近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,要引导科技人员摒弃浮夸、祛除浮躁,坐住坐稳“冷板凳”。把“冷板凳”坐出“热气”,不仅靠人才自身奉献,也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组织部门为科研“冷板凳”加些“热”措施,在评价、保障和激励上下足功夫,着力营造轻装上阵、后顾无忧的良好环境,切实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。
突破制度藩篱,激发“大胆探索”热情。不论是“天宫”览胜、“墨子”传信,还是“蛟龙”入海、“北斗”导航……重大创新成果的涌现,无不凝聚着大胆探索、星夜兼程的闯劲韧劲。激发科研人才“敢啃硬骨头、勇闯无人区”的热情,需要不断优化政策机制,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。坚持“破四唯”与“立新标”并举、“显绩”与“潜绩”并重,把握研究类别、人才类型等特征,构建用人主体、学术机构、领域专家等多元评价机制,让科研人才告别“短平快”,潜心从事探索性、开创性研究。持续松绑减负,进一步理顺管理职责,保障科研人员技术路线决定权,多做管理“减法”、服务“加法”, 切实让科研人才少一些行政性杂事干扰、多一些时间自由探索。
尊重成长规律,佑护“十年不鸣”热忱。攀登科技高峰,是一条充满挫折的荆棘之路,需要持续的热忱、多年的坚守。“深藏功与名”的老一辈科学家,或工作在戈壁深山,或沉潜于山野农村,干着“惊天动地事”,做着“隐姓埋名人”,撑起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脊梁。“冷板凳”之“冷”,不仅有远离繁华、埋头苦干的清冷环境,更有经年累月屡败屡战、成果难出的困顿迷茫。佑护人才“十年不鸣”依旧探索的热忱,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,以“风物长宜放眼量”的长远眼光看待人才成长,给足“十年磨一剑”的环境,在经费支持、项目规划、薪酬待遇上给予长期稳定支持,保持耐心、宽容失败,静待“一鸣惊人”之时。
提升激励质效,保障“有为有位”热度。新时代是一个呼唤人才、造就人才的伟大时代,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、尊重创造,不能停留在口头上,也不能口惠而实不至,应在“面子”和“里子”上彰显人才和智力劳动价值,让事业激励人才,让人才成就事业。大力推行“揭榜挂帅”制度,以实力论英雄,引导更多有能力“揭榜”的人才“挂帅”攻坚,让创新成果从“书架”走向“货架”、从“实验室”走上“生产线”。完善激励保障政策,打破薪酬“大锅饭”,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,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、产业化,让有真才实学、突出贡献的人才合理合法享有创新收益、实现“名利双收”,让甘坐“冷板凳”的人真正感到“热起来”。
(苏州高新区工委组织部 刘婷,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