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走在“万山之州”克州,除了连绵不断的群山、苍茫无际的戈壁,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随处可见的笑脸——走出大山搬入新居的一家人其乐融融,种植园内擦拭汗水的柯族大爷收获着喜悦,无花果树下奔跑的小朋友朝气蓬勃……踏上新征程,江苏援疆克州前方指挥部不断巩固拓展克州脱贫攻坚成果,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迈出坚实步伐。
精耕细作让高原薄土“生金”
7月15日中午,阿图什市哈拉峻乡坎阿热力村“柯药创新园”,70岁的加汗巴依·斯提木胡里正在为黄蜀葵除草、施肥。今年5月底,第一批百亩黄蜀葵刚刚种下,加汗巴依也从牧羊人变成种植园工人。“骑电动车5分钟就到园子,一个月挣4000元,放在过去哪敢想?”看着嫩绿的黄蜀葵幼苗,笑容爬上了老人满是汗水的脸庞。
坎阿热力村村干部王军帅告诉记者,黄蜀葵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,亩产值可达3000多元,是传统农作物的3倍多。在援疆干部的牵线下,江苏苏中药业集团与这个边疆小山村结缘,联手将这朵“致富花”种在帕米尔高原上。该项目总投资705万元,今年首批试验种植100亩,明年预计在全村870亩耕地上全面推开,预计每亩可增收2000余元。
推进乡村振兴,产业振兴是关键。在克州,谷地、盆地遍布山间,山地占全州面积的90%,平地显得十分珍贵。如何解决“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”?两年多来,江苏援疆克州前指在精耕细作上做文章,投入约1.9亿元引入边境片区牛羊交易市场、无花果新品培育智能温室大棚、沙棘白蒜种植等21个乡村产业振兴项目。
深耕土地提质增效的同时,农业产业链也在不断延长。发展得好的项目,已经能够打通一二三产业,做到特色种植、精细加工、乡村旅游相结合。木纳格葡萄便是一例。
6月下旬,阿图什市阿扎克乡产业一条街两侧,成片的木纳格葡萄已经坐果,酝酿着丰收的希望。阿扎克乡布亚买提村村民努尔买买提·孜比不拉坐在自家厂房里,正为葡萄收购做准备。在昆山援疆工作组的支持帮助下,公司去年收购新鲜葡萄1200吨,生产葡萄干200多吨。今年上海、江苏等地的订单早早就来了,仅这一项就让公司产值增加200多万元。而在这条街上,围绕木纳格葡萄的种植、收获、销售,当地农户共注册成立20多家企业,一年总产值超亿元。
易地搬迁“搬”出幸福新生活
位于战备国道219沿线的克孜勒陶新村年龄只有“1岁”,是抵边乡村环境整治项目实施后诞生的一个新村。58岁的斯拉依力·居马的家就在这里,大伙儿纷纷聚在他家,谈天说地、笑声不断。
“村民们都说,这一搬,生活跨越了几十年。”对过去贫苦的日子,斯拉依力·居马刻骨铭心。搬迁前,群山包围的克孜勒陶村“种地没有土、放牧没有草、出门绕山跑”,村民住的是石窝子、土坯房,喝的是河坝水。“寒冬腊月最是难熬,泥巴房子四处漏风,手脸冻得通红,全家人只能围坐在土炕上。”搬迁后,村民们住上宽敞明亮的富民安居房,厨房、卫生间,家具、电器等一应俱全,院里种菜种果,屋后鸡羊满圈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两年多来,江苏援疆克州前指投入1.6亿元对一批抵边村试点开展人居环境整治,帮助提升改造3000余户民房。同时,随着乡镇供暖改造、生活垃圾处理、数字乡村建设等一批援疆民生项目的稳步推进,乡村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短板被不断补齐,出行难、用电难、用水难等长期制约边疆地区发展的瓶颈也被一一破解。
为了让群众“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”,江苏援疆克州前指在13个经济薄弱村投入6500万元建设“江苏情·帮扶农场”,探索建立防止返贫帮扶机制,带动120个低收入家庭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,每个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。
开发乡村旅游让美景变“钱景”
走进阿图什市阿孜汗村馕文化巷,仿佛进入“时光隧道”,长长的立体墙绘静静诉说着馕的故事,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看。在巷子深处的吾孜克仁达西打馕部,库尔班江·买买提正在馕坑前忙碌,一锅金黄的窝窝馕即将出炉。“我家三代打馕,手艺就这样一代代传了下来。”随着阿孜汗村的名气越来越响,库尔班江的打馕部也成了“网红打卡地”。
阿孜汗村紧靠博古孜河,交通便捷,区位优越,村里的无花果久负盛名。在江苏援疆克州前指的统筹指导下,昆山援疆工作组深挖当地特色资源,以“仙果新乡村、幸福阿孜汗”为主题,分步骤开展综合环境提升及特色风貌改造,先后完成安居尔广场、木栈道步行环线、游客服务中心、沿街民房立面改造、馕文化巷、石榴园、百岁园等项目。
村子美了,游客纷至沓来。去年阿孜汗村的游客量达10万人次,比2020年增加4倍,还被评为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。村民艾拉·赛买提经营的尼罗餐厅,最多时有近百人同时就餐。“现在村里环境好了,旅游的人多了,生意也越来越红火。”
乘着江苏援疆的东风,越来越多的美丽乡村在帕米尔高原上绽放。江苏援疆克州前指把“一村一品”乡村建设思路引入克州,打造一批乡村环境整治省级示范项目。越来越立体的乡村振兴图景,让克州百姓直呼“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,江苏援疆亚克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