县域经济是江苏发展的重要支撑,也是江苏发展的特色优势。根据各设区市对县(市、区)考核结果,我省评出19个2021年度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(市、区)。无论是处在开放前沿勇争先,还是深耕实体经济不松劲,各县(市、区)都把考核成绩单转化为新一年的奋进“任务书”,真抓实干、埋头苦干,努力交出新的优异答卷。
时隔两年,南京市玄武区再度跻身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(市、区)行列。在南京2021年度综合考核中,玄武区也以优异成绩夺得全市第一。能取得这样的成绩,来自于对发展的紧迫感和对先进的对标。“在拿到2020年度的高质量发展考核情况后,我们把全省排位5名之外、全市排位2名之外的指标纳入预警清单,区分产业链依次调度,组建专班靶向攻坚。”玄武区委书记闵一峰告诉记者,经过努力,玄武区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等5项指标明显提升,人才指标首次进入南京前三。
综合考核中,昆山一直名列前茅,但在生态保护、民生事业等方面仍有不小压力。昆山把目光对准考核中的短板弱项,以综合考核为牵引为全市各项工作定向领航。
“我们始终坚持把困难估计得再充分一些、把问题考虑得再复杂一些、把措施落实得再到位一些。”昆山市委书记周伟说,以2020年度的综合考核为参照,面对工业投资指标排名不太理想的情况,昆山坚持以产业链式发展、数字化发展、绿色化发展,助推工业经济量质齐升,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“规上工业利润增速>规上工业利税增速>规上工业产值增速”的高质量发展态势。去年,昆山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,达10284.5亿元,同比增长12.8%,成为全国首个规上工业总产值超万亿的县级市。
考核“引擎”增压助燃,助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。无锡市新吴区和常州市新北区继2020年度后,再次获评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(市、区),两地通过考核牵引,使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壮大,迈上经济发展新台阶,实现高位再攀登。
无锡高新区党工委书记、新吴区委书记崔荣国说,通过考核,有效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“高”“新”底色更亮、成色更优。去年,无锡高新区(新吴区)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省城区第一,在无锡高质量发展考核中勇夺“四连冠”,连续两年获评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(市、区)。在去年全国高新区排名中,无锡高新区(新吴区)更是提升7位,成功跻身全国20强。“下一步,我们将以太湖湾科创城建设为龙头,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,一体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引育、新型科创载体建设、领军创新人才集聚、一流创新生态构建,加速迈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。”
规上工业总产值超3000亿元,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%,新型碳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;签约优质项目120个,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、重点项目投资贡献率等多项指标位列常州市第一……2021年度常州新北区能有这样的收获,离不开比学赶超、争先创优的火热干劲。坚持“考事”“考人”相结合,新北区对考核优秀、符合资格条件的领导干部,及时提拔或者晋升职级,按照“缺什么补什么”的原则,对领导干部进行调学调训,安排实践锻炼,补齐能力素质短板,实现教育培训与重点工作同频共振。
一场“统考”,考出各地对更高质量发展的不懈追求。“只有跳出一域、对标最强,才能不断创造一流、成为一流。”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说,近年来,海安重点聚焦项目建设和民生关切,大力实施产业转型、改革创新、城乡建设、民生提质、生态改善“五大行动”,在全市上下凝聚起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。去年,海安紧紧围绕“枢纽海安、科创新城”战略定位,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3亿元、同比增长9.1%,实现工业应税销售2370亿元。
“泰兴依靠项目从‘后进’走到‘先进’,也唯有依靠项目从先进迈向标杆。”泰兴市委书记张坤说,泰兴将更加侧重“链式发展、特色集聚”,厘清产业属性,优化“招商地图”,想方设法把产业链的关键、重心、支撑找出来、引进来、落下来,精准延链补链强链,确保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0个;更加侧重“龙头引领、源头支撑”,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头部企业招引上做好谋划计划,带动形成“链主式企业 骨干型企业 成长型企业”的雁阵梯队,打造更具爆发力的新增长极。
专注高质量发展,地处苏北的泗阳不断“加速跑”。“我们始终把重大项目招引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,通过几年聚力攻坚,重大产业项目引建实现量质齐升。”泗阳县委书记马伟告诉记者,随着盛虹、桐昆、中利、大自然、凯伦等一批世界500强、中国500强企业相继落户,泗阳进一步夯实制造业基础,在去年宿迁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获得第一等次第一名。